如何让孩子接受死亡?一场特殊的生命教育
2021-06-26 17:03
       荣基金“安宁读书”栏目,以录制读书音频的形式,在线上与大家进行分享交流,共同学习和探讨安宁疗护相关的知识。
       今天继续和大家分享小笠原文雄医师所撰著的《可喜可贺的临终》一书。

 
       《可喜可贺的临终》作者|小笠原文雄
       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你想在哪里度过?
       许多人在自己的最后一段时间,都希望能在家里面对死亡,但都因为一些原因而不得不在医院临终——觉得家人没有照顾能力、因为独居、居家医疗的费用惊人、因为家里太小等,而放弃在最舒服的家中走完这一世。
       本书作者小笠原文雄,是一位专注于居家安宁照护的医师。1989年于岐阜市内开设小笠原内科诊所,之后照顾过共计超过1000名居家诊疗患者,以及超过50名的独居患者。
       本书是他多年来遇到的动人生命故事,不仅读来温暖疗愈,更打开了我们看待生死的不同视野。46个在家临终的案例故事,让我们看到充满微笑、不留遗憾的美好告别,临终也能可喜可贺。
       ——摘自豆瓣读书和《可喜可贺的临终》
       今天的朗读者是荣基金志愿者孔雪娇。她为大家朗读的故事是“由孙子来做遗体修复”。
       在这则故事中,逝者离去后,当为其做遗体修复时,发生了令人惊奇的小插曲。
       点击下方音频,用心倾听,感受故事的力量。
       『朗读片段』
       《可喜可贺的临终》“由孙子来做遗体修复”
       『朗读者』孔雪娇


       不知道大家都是如何看待生死这两件人生大事,在我看来一个人的出生是件令人开心欣喜的事情,而死亡是令人悲伤难过的事情,而从这篇文章乃至整本书,我感受到了作者看待死亡的态度,是平和的,是主动去接受的。
       正视死亡这件事,能够让我们对生命更宽容更尊重。尤其是面对孩子,我们不愿提及悲伤的事情,小孩往往无法很好地接受亲人的离去。文章中提到,通过让小孩子帮助做遗体修复,让他们感到生命的逝去,会让孩子更加珍惜尊重生命,也学会感恩,这样生与死的教育太有意义了。
       无力地抢救,临别前的不甘与不安,别离后的悔恨...身边有太多的例子,我希望自己内心平和,正视死亡,也希望自己内心更加强大,让更多人了解缓和医疗,遵从病人的意愿,愿得善终。
       ——孔雪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