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三大城区七家医院齐聚,共探社区居家安宁
2021-04-04 09:45
       4月2日下午,由北京协和医院安宁缓和医疗组和北京荣德利生慈善基金会(荣基金)共同推进的“社区居家安宁项目”第二期首次线下全员大会暨第二期第2场线下培训交流会在北京市龙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顺利举办。
       北京协和医院安宁缓和医疗组组长宁晓红教授、荣基金安宁项目负责人成佳奇,以及来自普仁医院,龙潭、安贞、孙河、小红门、太阳宫、甘家口六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三十多位医生、护士参与了本次线下交流活动。

       交流会以各位学员自我介绍开始,学员们依次讲述了自己学习安宁疗护的感受与收获,以及安宁疗护病例的筛查、病例的书写、与患者及家属沟通等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与所积累的经验。
       北京协和医院安宁缓和医疗组组长宁晓红教授对广大社区医护人员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仍然抽出时间认真参与安宁疗护专业学习的态度和热情,表示钦佩和感动。
       同时,针对很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存在的“缺乏安宁疗护病例“的问题,宁晓红教授认为,在开展安宁疗护的过程中,不需要局限于“六个月生存期”的标准,只要患者有身心社灵方面的需求,那就是合适的患者。在查房的过程中进行筛选和沟通,以及在日常门诊接触的患者中,只要通过细致的观察和分析,也很容易发现需要我们帮助的患者,我们其实也是在服务病人的过程中磨练自己。
       宁晓红教授谈到,除了专业知识的学习,安宁疗护理念落实更加重要。将学到的知识,用于所有患者,而不仅仅是临终患者,是一种很好的实践方式。针对安宁疗护理念的宣传,将生前预嘱、生命教育等方面的知识纳入其中,可以起到更好的效果。
       本次会议现场,有一位医生谈到自己的父亲是肺癌晚期患者,目前已不再进行有创治疗,仅通过药物维持生命。为了更好的演示安宁疗护在日常诊疗咨询中的作用,宁晓红教授与这位医生在现场模拟了安宁疗护问诊过程。
       模拟问诊过程中,宁晓红教授针对患者前期及目前病情、患者本人与家属对后续治疗的态度、病情知晓情况、家庭内部关系、患者意愿等内容,进行细致、耐心的问询,多角度的了解了患者个人及家庭的期待,帮助家属分析了患者居家和住院治疗的利弊关系。
       通过现场示范,让学员们直观地看到了安宁缓和医疗从业人员是如何在门诊服务病人和家属的。宁晓红教授表示,针对患者后续治疗、是否回家、是否抢救等一系列问题,应该跟患者深入沟通,尊重患者自己的选择,让患者不留遗憾。并建议这位医生(即患者的女儿)先试着回去跟父亲沟通,如果遇到困难,可以考虑在患者本人同意的情况下,通过远程的方式让患者与宁教授沟通。
       北京市普仁医院老年科邢玉静主任自2018年听了一次安宁疗护的课后便开始在院内组织医护人员学习安宁疗护方面的知识,她谈到学习了安宁疗护后,医护人员与患者、家属的沟通技巧有明显提高,整个科室精神面貌都在提升,成为该院的特色科室。邢主任也分享了自己在“寻找”患者、与患者沟通时的沟通技巧、家属的哀伤辅导、患者焦虑心理疏导等方面的经验。
       同时,为了深入的掌握安宁疗护的专业技能,更好地在日常诊疗过程过开展、落实安宁疗护工作。普仁医院老年科准备了两个典型的安宁疗护案例,在交流会现场邀请学员们参与模拟问诊。通过还原真实的末期患者问诊过程,加深了医护人员对安宁疗护理念的认识,为医护人员提供了具有参考性的范本。
       “社区居家安宁项目”第二期培训已持续开展了近三个月,通过系统、专业的专业知识学习和案例讨论,学员们对安宁疗护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通过组织线下交流培训活动,不仅提高了医护人员学习热情,推进了基层医疗机构对安宁疗护知识的学习,对掌握安宁疗护工作的实践方法和专业技能的提升,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都具有重要意义。
       下一步,荣基金将根据本次线下交流的反馈,对社区居家安宁项目进行针对性改进,更好地服务于全体专家和学员们,促进社区居家安宁项目结出“改变社区安宁照顾品质“的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