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基金协办 | 2021京医老年安宁缓和医疗高峰论坛
2021-12-27 22:08
       2021年12月26日,由北京医院、北京市安宁疗护指导中心(北京医院)主办,北京荣德利生慈善基金会(以下简称“荣基金”)、中国老年大健康智库协办的“2021京医老年安宁缓和医疗高峰论坛”在线上举办。

       来自北京医院、北京协和医院、北京海淀医院、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等全国多家医疗机构一线安宁实践者,聚焦专业技术和医疗服务品质,通过线上论坛邀请更多从业人员、热心人士和普通大众,了解安宁缓和医疗,共同推进安宁事业发展。
 
       本次论坛介绍和推广了实用有效的老年安宁缓和医疗技术,以及代表性强、可复制借鉴的老年安宁缓和医疗模式,聚焦当前我国老年安宁缓和医疗的突出问题和难点,从老年医学、肿瘤、疼痛、护理、康复等多学科,介绍安宁临床实践的最新进展,为我国老年安宁疗护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指导。
 
       北京医院,国家老年医学中心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奚桓出席论坛并致辞。他在致辞中表示,自2020年12月,北京医院成为北京市安宁疗护指导中心以来,便不断在临床实践中探索和实践安宁疗护理念和服务模式。未来北京医院将不断提升服务能力、专业水平,为老年患者提供最好的服务。同时,北京医院也要不断与业界进行交流,共同促进,让每个老人都获得有尊严和品质的老年生活,推动我国老龄健康事业发展。
 
       北京医院保健医疗部主任医师齐海梅以《缓和医疗与老年医学的对接和融合》为主题进行发言。她表示缓和医疗与老年医学的对接与融合涵盖了患者疾病发展的各个阶段,未来我国需要不断强化缓和医疗理念及方法并付诸实践。同时,要加强老年安宁缓和医疗团队的建设和学科人才培养,建立健全国家的相关政策、法律保障体系,在财力、物力等方面给予全面、积极的支持。
 
       北京医院老年医学科主任、北京市安宁疗护指导中心(北京医院)主任施红围绕《安宁疗护发展历史及概览》主题进行发言。针对我国安宁缓和医疗事业发展面临多种的问题,她认为未来要在完善法律、财政、医保等方面政策,规范安宁疗护学科建制,推动专业安宁疗护专业人才能力建设,普及公众生命教育,提升安宁疗护理念的宣传等多个方面来推动我国安宁疗护事业的发展。
 
       郑州市九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李玲的发言主题为《老年人群的安宁缓和用药解析》。她表示老年人各器官系统随着增龄的变化以及药代动力学的改变,而对药物敏感性增强,某些药物分布容积增加或清除减少均可导致老年患者的血浆药物浓度高于年轻患者。在安宁疗护用药过程中,医护人员和临床药师应督促并帮助患者认真执行既定用药方案,定期对患者疾病进行评估,注意具体的用药细节,实施动态监测,及时修订和完善用药方案,坚持“少而精”的用药原则。
 
       北京市海淀医院安宁疗护病房科室主任秦苑针对终末期患者存在的灵性问题,秦苑认为过去、现在、未来与宗教都可能会对患者的灵性层面产生影响。灵性需求在终末期患者中非常普遍,“发现患者的灵性需求”和“赋予生命意义与价值”是做好灵性照顾的关键点。她表示,灵性照顾要以“人”为中心,从患者自身的洞察力开始,患者自己的困扰和疑虑被他人了解后,会因他人的共同分担带来的解脱感而如释重负。
 
       北京市安宁疗护指导中心(北京医院)临床实践组组长范芸认为社区/居家安宁一直是我国开展安宁疗护服务的方向。安宁疗护进入社区和居家的优势在于更贴近终末期或老年患者,经过专业培训后的社区医护人员可以承担起安宁疗护服务,通过与家庭医生签约,社区医护可以共同为患者提供居家安宁疗护服务。她表示由于我国安宁疗护起步较晚,社区/居家安宁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未来我们应积极借鉴其他国家经验,并建立好准入和规范化服务标准,将有利于进一步做好社区/居家安宁服务。
 
       北京协和医院安宁缓和医疗组组长宁晓红围绕《院内安宁会诊老年问题应对策略》主题进行经验分享。她认为会诊是打开院内局面的“钥匙”,可以增加患者转院、接受安宁疗护服务的比例,并减少进入ICU的几率。在院内开展会诊过程中,要理清患者诉求,评估患者的痛苦症状,关注患者身心社灵的需求,抓住主要矛盾,通过沟通促成各方达成共识,同时要随时教学,积极随访,促进会诊效果的正向传播。
 
       北京医院保健医疗部副主任邱蕾以《综合医院缓和医疗实施策略》为主题进行发言。通过介绍终末期患者案例,对患者的治疗全程进行细致的分析与梳理,分享其在开展院内缓和医疗实践过程中采取的策略、方法。她表示,在综合医院开展安宁缓和医疗过程中,要推动以老年科、全科诊疗为基础的多学科诊疗团队的支持与协作,充分利用MDT的诊疗模式,重视终末期患者的营养、康复、中医等辅助治疗手段,随时评估患者需要延缓或终止肿瘤治疗的时机,从身、心、灵的角度与患者进行适时的沟通与交流。
 
       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姑息医学科副主任医师陈慧平围绕《缓和医疗无缝对接患者》主题进行发言。她表示,缓和医疗无缝对接可以满足不同人群、不同疾病阶段、不同症状严重程度、不同场所的缓和医疗需求,并且可以实现全人、全家、全程、全队和全社区的“五全照护”。论坛中陈主任特别对荣基金表示感谢,表示2021年华西第四医院与荣基金建立合作以来,在志愿者服务方面共同发力,为更多终末期患者提供贴心的安宁志愿服务。
 
       北京医院肿瘤内科护士长王培以《老年晚期肿瘤患者的安宁疗护实践》为主题进行发言。她表示,护理人员在安宁疗护的过程中承担着患者与家属的陪伴人和同路者的角色。在老年晚期肿瘤患者的安宁疗护实践中,护理人员要关注患者生命的质量,走进患者的内心世界,寻找内心的平静点,给予患者患者与家属贴心的照护。
 
       北京医院手术麻醉科主任华震围绕有效控制癌性疼痛这一安宁疗护工作中的核心的任务进行分享。表示对患者疼痛评估应该遵循“常规、量化、全面、动态”原则,做到早发现、早镇痛、及时调整。针对患者的镇痛方式,他认为不仅可以通过NSAIDs和乙酰氨基酚、阿片类、辅助镇痛类药物进行治疗,也可以通过患者自控镇痛技术(PCA)、神经射频术、经皮椎体成形术(PVP)等微创介入手段治疗。同时,针灸、中医中药、经皮电刺激、认知-行为训练、社会心理支持、音乐治疗、芳香治疗等方式对患者镇痛也有一定的效果。
 
       北京医院康复医学科副主任医师马钊针对《缓和医疗中的康复》主题进行分享。她认为,康复在缓和医疗中的介入,可以在环境限制、偏好和个人、家庭意愿背景下,最大限度地发挥与患者生理或解剖损伤相一致的身体、心理、社会、职业和教育潜力,以保持尽可能高的生活质量,并使个人来应对和管理他们的疾病。康复在缓和医疗中的介入,可以满足患者及其家人的情感、社会和精神需求,针对临终患者的康复治疗,需要由跨学科的团队制定计划,并基于患者整体的预后,恢复功能的潜力以及参与计划的意愿和动机、家属的意愿。
 
       作为北京市安宁疗护指导中心(北京医院)教学培训组组长赖蓓医生首先分享了海外安宁缓和医疗专科领域的培训模式和成功经验。她表示,安宁缓和医疗培训体系的建立需要通过个人与团队多层次互动,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并将数据信息共享交流平台、培训模式、考核评价融于一体,探索、打造一套可复制和推广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安宁缓和医疗培训体系,为中国的安宁疗护事业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北京医院施红主任对论坛进行总结发言。她表示,参与本次论坛的各位专家基于自身学科领域和实践经验,分享了安宁缓和医疗的概念、如何与老年医学进行衔接,以及国内外安宁缓和医疗的发展历程、先进经验与模式,对未来我们国家安宁缓和医疗事业的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同时,她对荣基金在人员、资金、物资等方面给予北京医院的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感谢。作为协办单位,荣基金安宁团队全程支持了论坛的筹备和现场服务,基金会一直专注安宁疗护领域,积极推动着国内安宁疗护事业的发展。在全国倡导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背景下,荣基金“安宁”项目通过支持、帮助全国各级医疗机构和热心人士,让美好的理念逐步在更多地方落地、开花、生根。
 
       2021京医老年安宁缓和医疗高峰论坛全程通过好医生平台直播,来自全国各地的安宁同仁在线积极参与互动,收到大量来自网络的积极回馈。同时,论坛的成功举办坚定了接下来荣基金同北京医院以及其他相关单位携手并进的决心,相信这次论坛能为我国安宁疗护事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