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确诊病例大幅下降,
8区社会面清零,
符合标准防范区商超应开尽开……
关于上海疫情逐渐趋于稳定的消息,越来越多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
过去的一个多月,智能手机和社交网络或许已经帮助许多上海人熬过了最难的日子,但有一部分城市的“隐形”群体,即便没有在热火朝天的网络环境中留下声音,却一直牵动着大家的心。
他们,就是这座城市的“银发群体”。
►在疫情中听见他们的需求
因为远离社交网络他们求助的声音被这个数字时代屏蔽,然而“隐形”不代表这个群体应该被忽视。最新的人口数据显示,上海的老龄化程度可能远超出你我认知,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超过581万人,占全部常住人口两成以上。而若按照上海户籍来计算,这一比例高达36.1%。
这意味着,不到三个上海户籍人口中,就有一个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4月初开始,他们成为了上海这座城市在疫情阴霾之下,最脆弱和敏感群体。
针对这次疫情,荣基金一直在全力关注上海困难群体,特别是老年群体的食物和各类生活物资的保障。但是在投入抗疫支援之初,我们便注意到,许多老人急需常备的老年病、慢性病基本用药,如胰岛素、降血压药、阿司匹林等很难及时送到他们手中。
4月中旬,荣基金联系到上海和睦家新城医院,详细沟通了公益配药送药,帮助老年群体解决断药困难的具体实施方案。4月22日,荣基金和睦家新城医院公益配药志愿者群成立。医院多名领导、医师、药剂师、和行政管理人员加入其中,倾力支持,利用个人时间义务开药、配药,以成本价格为基金会提供多种药品。
►我们在帮助哪些人?
一位七八十岁的老者,因为老年病、慢性病通常要常备多少种药呢?想必有过照顾老人经历的话,大家都懂。哪怕是日常看起来行动自如,精神矍铄的,离开各种维系指标正常的降压药,溶栓药,身体状况都可能突然变差,或面临后果十分严重的突发危险。
普陀区独居老人,盲人,装过心脏支架。
急需阿司匹林。
88岁老人,基础病较多,街道很多药配不到,只剩下几天的量了。
普陀区高龄独居老人,需要咳嗽糖浆,心脏药物。
浦东老人有青光眼,目前只有一个眼睛能看东西,平时需要用眼药水维持。这两种眼药水可以配到吗?
艾司唑仑片能否配到?养老院的老人用。老人们精神状态越来越不好。院长说他现在养老院里面还有一点点,就是他们先吃着,但是有七八个老人都要吃这个药。
急需雪莲胶囊和双氯芬酸钠,老人说药已经断了,身体疼痛。
乳腺癌肿瘤破溃,急需止痛药,已经断了。
... ...
这些都是我们收集到老人们一条条真实的需求,甚至,还有更让人心碎的:
除了药品,一些常用的医疗耗材也因疫情之下物流不便,出现了紧缺。补充上寻常的纱布、消炎药、爽身粉对于卧床老者而言,意味着太多......
以上这些老人已经得到了帮助,但是“银发群体”在这场疫情中面临的困难,还没有结束,在配药志愿群中,依然有志愿者发零星来收集到的老人们的需求。
承接配药工作的医院在浦东,为了把药尽快送到受助者手中,每一个参与其中的志愿者,都在千方百计克服困难。
►携手前行的意义
4月底,著名影星曾江在香港的隔离酒店离世,在警方公布最终调查结果之前,初步猜测与他多种老年疾症有关。在离世前,他曾向酒店表示有心脏不适,并联系家人送药......
我们目前无法断言,老爷子的离世一定与基础疾病有关,但是许多医务工作者都表示,狭小室内空间,缺乏活动,确实容易造成突发性的身体不适,特别是在无人照料的情况下,老人的健康状况值得格外关注。严峻的疫情没有击败他们,我们怎么忍心因为药物的短缺,让他们遭受疾痛?
每一位老人在这段日子里的坚强,努力,都是我们继续坚持支援上海疫情帮困的动力。
再次感谢上海和睦家新城医院以及上海每一位参与到公益配药服务中的荣基金志愿者。
在艰难的日子里伸出手挽起身边所见需要帮助的人,困难过去的时候,他们的每一张笑脸都是最美的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