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人到老年,往往面临着身体的病痛、心灵的孤独,以及对死亡的恐惧。陪伴,是给被陪伴者带去心灵的温暖和精神的慰藉,让对方感受到被看见、被听见、被尊重、被关爱,协助被陪伴者走出自己的内心的封闭和孤独,探索自己生命中内在的光芒。
2024年3月18日,荣基金杭州志愿者首次来到一家医养结合的医院,陪伴老人,传递爱心。
没有参与过老者陪伴的朋友可能会好奇我们的志愿服务是怎样的,其实并不是到达机构直接进入病房那么简单。
我们的陪伴流程有三个环节:陪伴前的准备,陪伴老人和陪伴后的总结分享。
大家怀着一颗利他的心来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伙伴之间也要互相关爱,共同营造一个温暖友爱的团队氛围。很多志愿者是第一次参加陪伴活动,彼此不认识,所以大家先进行了简单的自我介绍。
随后,志愿者钱钱带领大家进行了3分钟左右的静心,让大家把心静下来,回到自己当下的感受,并且把自己的心调整到适合陪伴的状态。只有我们自己的内心是平安、喜乐、友爱的,才能影响和支持到被陪伴对象找到自己内心的平安喜乐。
大家一起读诵志愿者行动规范:
每个生命都需要被呵护。让我们带着爱、尊重、欣赏、感恩陪伴病人;
爱是让每一个生命都成为他本来的样子;
当我们欣赏时,每个生命、每个时刻都是美好的
……
简单了解被陪伴对象的情况之后,大家进入到不同的房间陪伴老人。
参加陪伴活动要秉持着“不期待,不轻易评判和下定义”的原则。不期待通过自己的陪伴要达到一个怎样的结果,不先入为主地在心里把老人定性,而是秉持着平等的尊重、接纳、欣赏的心,这也是我们和老人建立起连接的前提。另外,对医护人员和护工不评判也很重要,他们都很辛苦,也是我们关爱的对象,尤其是护工,每天24照顾老人,非常辛苦,辅助陪伴志愿者也可以视情况和护工简单聊几句以表达善意和关怀。
陪伴结束后,大家回到集合的房间进行陪伴后的总结分享。
志愿者源真:
3月18日是我第一次参加陪伴老人的活动,我非常激动,因为我一直以来都非常想做这件事,所以非常感恩荣基金和养老院能给我这个机会。我与另一位志愿者陪伴的是一对九十多岁的伉俪,老奶奶和老爷爷的精神和气色都很好,也很慈祥,讲话也铿锵有力。因为他们讲杭州话,所以主要是我的搭档在与他们对话沟通。我的搭档非常情真意切,与老人们沟通时非常专注也充满爱心,他们就像认识好久的亲人,深深感染了我。
老人家全程非常高兴热情,给我们拿橘子吃拿水喝,真的感受到他们的慈爱。当我们快要离开的时候,养老院的陪护负责人走过来说要给我们拍几张照,老奶奶走到了爷爷的身边,他们相互依偎着,奶奶深情的注视着爷爷,这个时候我的眼眶湿润了,几十年的相伴,他们之间的感情早已至深,令人感动。希望他们能够安度晚年,无有病痛。
志愿者何旭明: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荣基金志愿者的线下陪伴活动,有了宋老师和钱老师的组织,跟着一众小伙伴,我个人的角色转换也比较顺畅。我告诉自己,40分钟的陪伴时间中,我是一名荣基金志愿者,我将忘掉自己的名字和职业,在主陪老师的带动下做好跟老人们的相处,确保本次陪伴不出错、圆满完成。过程中我个人觉得需要把内心和实际联系起来,做到不分析、不评判和用心倾听,去欣赏老人们带给我们的美好时光。
40分钟陪伴时间很短,但给了我很深的震撼,和之前自己进医院的感觉完全不同,此刻,我才知道志愿者的真实意义,我想付出比获得更值得,我将在今后更多地参加线下陪伴,做一名合格的志愿者。
志愿者素心:
这是我第一次参与陪伴老人的活动,过去参加一个活动之前,心中也许会先入为主有一种预设,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带来一些我期待中的改变。但在这次陪伴过程中,我感受到了“陪伴”的真正意义——我在你身边,我看得到你的感受,我接纳你的情绪,你可以是你自己本来的样子。
这次陪伴的冯奶奶,是一个爱整洁、很安静的奶奶,刚见面的时候看得出她有些紧张,也没有太多交流。奶奶只是安静地坐在轮椅上,窗外的风景和各种娱乐活动都不是她所青睐的。这时候,不分析、不评判、不下定义,一开始只是安静地注视和陪伴,以及通过轻柔的抚触方式,可以跟她产生一些链接。
就这样静静陪伴了一会儿,冯奶奶说:“我也没有什么要说的。”也许她也担心自己的安静会带来一些尴尬,我们带着笑容让奶奶安心:“没关系,你不需要做些什么,我们只是来陪陪您。”
奶奶有些耳聋,我们便握着她的手贴近她,尝试着询问奶奶平时的喜好,奶奶说她会唱一些爱国歌曲,但并不太喜欢听手机里播放的音乐。打开的话匣子开启了接下来的话题,比如奶奶整洁的手指甲和淡雅的衣服颜色,引申到了奶奶工作时候的回忆。她提到这些的时候很开心,年轻的时候爱做清洁,以自己的工作为荣,给了她很多美好的体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聊一聊、停一停,跟随奶奶的节奏,好像一点一点融入到了当下的情境中,奶奶的心开始慢慢打开,我们也不再需要太多思维和引导她交流的决断,也只是自然的、放松的跟她在一起。
每个老人都有自己不同的阅历和性格。冯奶奶给我一种阅尽沧桑的安静感,我不想揣测这是否是一种孤独,但心中的想的是希望她能在晚年时光平静安乐。
这次的沟通对我们来说都是圆满的,因为真诚和尊重可以打破隔阂,最终带来了心与心的链接。跟冯奶奶的陪伴时间,像是一个慢镜头的电影片段,本来有所期待的我,反而被这份缓慢和厚度转为一种随遇而安的闲适心境。我相信,冯奶奶也感受到了,在最后我们的拥抱里便是答案。
志愿者蒋娟:
这是我第 3 次参加陪伴,吴奶奶是一位近 90 岁高龄的“老可爱”,听力有点障碍,全程我们手写交流,也许是第一次参与这样的体验,感觉奶奶有些不知所措,宋老师的一句“我们就聊聊天,你想说什么都行”,慢慢的她也打开了话匣,老年人都很怀旧,从 4 个孩子,到她的入党经历,还有后来在社区的工作情况,秒变“话痨”,我们三个非杭州本地人,认真的倾听,回应,表扬,抚触……一切都是那么的顺其自然。
志愿者在陪伴的过程中,收获远远大于付出,在那个当下,心是平静的,放下焦虑和浮躁,感受彼此的真诚和尊重,爱与陪伴,不止老人,我们自己也需要,让爱流动,利他利己。
志愿者刘瑞泉:
第一次参加线下老人陪伴活动,作为陪伴老人的志愿者,首先要做好一位好的倾听者。今天的陪伴对象是一位80多岁的吴奶奶,耳朵有点听不清,所以在整个过程中,带队的宋老师要经常凑过去她耳朵旁说话,再搭配白纸写字的方式来进行沟通,期间陪伴的志愿者也通过手掌的交互动作来进行身体与内心的沟通,这样更快地建立起与老人的情感沟通,让老人更容易释放自身的情绪,把内心的话语一一地讲出来,这个环节有助于志愿者对老人的身心疏导工作。
作为倾听者的我,时不时在表情上做出肯定以回复老人的讲话,整个陪伴过程下来,我观察到老人需要的是心灵的陪伴、言语的温暖、生活的肯定,这些片刻的陪伴时间可以让她们有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自己接下来的生活。
志愿者白利:
今天满怀期待的参加了荣基金安宁疗护志愿者陪伴老人活动。这一天有温暖感动的故事,有值得反思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是人生的一种经历,是成长进步的阶梯,点点滴滴丰厚着我的人生意义。
见到春风般温暖的宋老师,面带笑容,给我们发志愿者衣服,和我们拉家常式的聊聊,感到非常亲切。有些志愿者虽初次见面,却不显生疏,彼此面对笑容,彼此亲切打招呼,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我们陪伴的是汪奶奶,93岁。进入病房,看到一支红色的康乃馨,赞美花很漂亮,奶奶回应说是三八妇女节活动那天医院给每人都发的。接下来就开始聊起天了。起初通过面部表情,奶奶有些拘束不自然,还说自己没文化,不会说话,没想到滔滔不绝的说个不停,聊到小时候成长经历中的苦难,聊到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时期,聊到参加工作后,找工作的艰辛经历,聊到相差4岁的弟弟被狗咬,本能的反应不顾一切去保护弟弟……
整个过程,我多次被奶奶的生命故事深深触动,以尊重、谦卑、好奇的态度全身心的倾听着,用心陪伴着,给汪奶奶创造充分表达的机会,运用叙事疗法的技巧给予故事赋予价值和意义,让故事有机会被看见,被见证。同时引导王奶奶自我认同肯定,从而陪伴她探索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陪伴寻找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力量。40分钟的陪伴不知不觉中结束了,王奶奶向我们表达感谢,握手告别。
结语:
陪伴不是生理治疗,不是心理治疗,也不是灵性治疗。不管你的人生中有过怎样的经历,也不管你现在是怎样的状态,我愿意陪着你,倾听你内心的声音,同理你内心的感受,不带评判地全然地接纳你,尊重你,欣赏你。我不一定同意你所有的观点,但是我接纳你所有的情绪,因为每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本自具足的,都值得被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