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志愿者《哀伤疗愈与人生面面观》工作坊
2024 年 10 月 27 日,荣基金上海志愿者成长赋能系列培训活动之:安宁病房陪伴实践服务和志愿者《哀伤疗愈与人生面面观》工作坊,如期在上海石泉卫生服务中心举行。
上午,志愿者们走进安宁病房,陪伴这里的老人们聊天、互动。经过志愿者们耐心、温暖的交流与陪伴,安宁病房中的爷爷奶奶们忘却了孤独、笑得像朵朵盛开的花儿。
▲志愿者们走进安宁病房
下午,志愿者们走进培训教室,围坐一起,体验了一次哀伤疗愈之旅。本次活动,将安宁病房陪伴服务实践和志愿者成长赋能培训相结合,旨在帮助志愿者认识哀伤及哀伤辅导;交流参与者的哀伤体验,并将其转化为积极的生命体验;志愿者哀伤疗愈团队互助体验。
在 2024 年 10 月 27 日的一个雨天的上午,我们荣基金的伙伴们再次踏上了前往石泉社区医院的路途。天空虽下着雨,但我们的心却因即将与熟悉的面孔重逢而充满阳光。这次,队伍里多了几位新面孔,他们是新鲜血液,为我们的活动注入了更多的活力。
当我们步入安宁疗护病房,一位特别的老人——万爷爷,用他那慈祥的笑容迎接了我们。他的眼神中透着对生活的热爱,尽管岁月在他身上留下了痕迹,但那份生命力依旧顽强。
我们邀请万爷爷到病房外的走廊上坐坐,他欣然接受,迈着小碎步来到了病房外。我们或坐或蹲在万爷爷周围,认真倾听他讲述那些遥远年代的故事。那些关于战争的记忆,在他的口中变得生动而真实。他提到当年战场上的一幕,狙击手精准的一枪接一枪击破敌军的碉堡。
另一个志愿者问:“为什么能够这么精准?” 他说:“天助我也......”这句话不仅展现了他对过往经历的自豪,更传递了一种面对挑战时的信念与勇气。我瞬间明白,在当下,任何困难,你只要勇于面对,”天助我也”一定能成功!
这样的时刻,不仅仅是我们在陪伴万爷爷,更是他在用自己丰富的人生经验,给予我们力量。每一次的交谈都像是精神上的洗礼,让我们意识到,无论面临何种困境,只要保持积极的态度,就没有什么是不可能克服的。
陪伴的意义在于此,它不仅是给老人们带来慰藉,更是在无形中教会了我们如何更好地生活。通过这些珍贵的经历,我们学会了感恩与珍惜,并且更加明确了自己的责任——那就是要将这份爱与正能量传递下去。
很滋养和疗愈的一天,早上参加荣基金的老者陪伴活动,下午参加了荣基金为志愿者量身定制的心理辅导 -- 哀伤的辅导。通过培训和画像将哀伤者和陪伴者的心境通过面具画像反馈出来。通过辅导了解了哀伤多种形式的存在方式,也让我明白如何从哀伤中脱离出来。
如果说爱自己是一种本能,那爱别人是一种能力。荣基金的陪伴和助老活动都是在培养我们自己爱别人的能力。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那些曾经付出的善意,终究会以另一种方式,重新回到你的身上。也希望这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曼陀罗心理学面具绘画

10月27日周日上午,绵绵秋雨带着丝丝凉意,我来到石泉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加病房陪伴活动。这次面对的老人也是我第上次陪伴的爷爷,我们继续着之前的话题,当聊到他的过往工作和手足亲情时,爷爷显得尤为欣慰。每次做服务,我都能感觉到愉悦,那是“内啡肽”带来的。相比较“多巴胺”只是短期的快感,内啡肽是长期持续的成就感。当内啡肽主导愉悦时,人必然要做一些付出才会有结果的事情,而这种事情一般对己有益、对他人有价值、对社会有意义。在志愿服务中,我们也感悟到了人生,得到了成长,因为陪伴了别的老人,转而懂得更珍惜自己的家人。
下午是我特别喜欢的培训,这次的主题是《哀伤疗愈与人生面面观》,我们做安宁疗护志愿者有一块非常重要的职责,就是为家属去做生命教育及哀伤辅导。我觉得做安宁疗护志愿者除了奉献时间、精力和爱心,还需要积累专业的素养。这是一份需要勇气、智慧和专业的志愿工作,我希望能跟随着荣基金的脚步,成为一名优秀的安宁疗护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