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满人生"微光暖暮途"(五)|关于情绪疏导
2025-03-06 21:26


       志愿者在处理独特个案时面临巨大挑战,需高度适应性与问题解决能力。他们不仅要处理家属对接,还要在情绪疏导中找到平衡,帮助家庭达到相对平衡状态。同时,志愿者自身也在过程中面临自我考验,包括坚持与边界感的维持。这些经历提升了志愿者的应变能力和心理素质。此外,讨论强调了设定边界的重要性,通过陪伴和倾听减少遗憾。志愿者在扮演角色时应以理解与同理心为先,保持理性与感性平衡,有助于处理人际关系和情感问题。个人特质中,感性与理性的结合使志愿者能够在分析与分享中保持客观和逻辑,同时触动他人情感。
       丁老师:我经常会说一句,你记住这叫个案。个:是别的,不一样,所以他每一个不可复制。确实他很考验志愿者,在这个过程中,你退不退缩,或者你放不放掉。而在安宁陪伴里,实际上既有与案主的互动又有与家庭的互动,有的案子只是案主参与,家庭不参与。也有家庭和案主都参与,但家庭成员又存在很大矛盾。这个就要考验志愿者的边界感。你既要帮助他把情绪舒缓掉,你还把这件事情本身达到一个相对的一个平衡状态。
       采访者:做过这么多次的案例,能不能分享一个印象最深刻的?
       丁老师:我记得我们在跟其中一个案主的时候,我们第一次去的时候,他的女儿就跟我哭诉。她遇到了一些状况,她的父亲是一个失能的卧床病人,他们又存在一些家庭矛盾,所以很多东西她不知道怎么去面对。所以她跟我说,丁老师我怕我以后会后悔,说完她就哭了。我就问她,为什么要后悔,可不可以让可能会后悔的事不发生呢?
       我们每一次去安宁陪伴分工都很明确。另一个志愿者跟案主交流,我跟他的女儿交流,每一次都像一个家庭会议,不断的去跟他们去沟通,我会跟他们说四道人生,会跟他讲,其实时间已经不多了。有一次发生一件挺突然的事,我和另外一个志愿者到了案主楼下,但是我们进不去屋,女儿说他爸爸不允许她去,所以把门锁换了。我们俩进不去,就只能呆在小区的中庭。那段时间成都连续40度,酷暑难耐,我们就在外面陪着他女儿。
       我们和她开了非常非常长的家庭会议。我们说案主的生命已经进入倒计时,这个生命即将离去,所以后悔的事儿真的不要让它发生。然后我说,如果以后你从楼下再走上楼,再也没有一个人让你牵挂,让你惦记。是不是会觉得很失落?
       然后我们也会跟他讲,要学着跟自己和解,跟你的父亲和解。她就边说边哭,她说她不知道怎么去表达,她不会说话。我说没关系,其实我们也可以拥抱。她说她有的时候很无助,也会有很多的怨念。
       我说实际上到了这个时候,我们更多的希望是你能够原谅谅解你的父亲,也让你父亲原谅你谅解你。当然你也要学会去道谢,对吧?谢谢你父亲把你带到这个世界上,谢谢他还给你这么多的支持。同时我说,他,你父亲正面临着非常痛苦的时候,实际上他很需要你的支持。然后他也很恐惧,你是不是应该鼓励他一下,和他一起直面现在的状况。
       我们用了将近3小时的时间,才和她完全做了这样的一个沟通。最后,她也同意做出和解的态度。然后我们给他案主打电话,我跟他说我们来看他,然后案主也在电话里面跟我做了大段的输出。
       我说,我们试试先把门打开,然后你和你的女儿,你们自己来做进一步的交流和沟通。然后他说,希望我们能帮他带药等等事宜。我跟他讲就是我们的身份不能够去做的。我也把作为志愿者,要遵守的纪律跟他讲,很多事情只有最亲的直系亲属才能去做,所以你的女儿会帮你来做。他才让我们会进去探访。
       这个案例细节还有很多,我现在记得也不是很清楚,但是触动我们的是,在遇到矛盾重重的关系时,我们是转身就走,还是给他们建一座桥,让他们能够好好的善待彼此,好好的做道谢、道歉、道爱、道别的四道人生,到最后的时候,真的能够做到生死两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