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荣基金上海团队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安宁疗护”主题活动,形式新颖——情景剧演绎。话题涉及生命终点与遗憾,所以活动室里充满着真诚的交流,收获了许多感悟。
01 热 身:打开想象的翅膀
活动以轻松热身开场。每人抽取一张动物卡片,描述其样子并联想生存状态。有人说老鼠胆怯却也有“王冠”,有人说鸟如自信之人,有人说海马似被禁锢的生命。这个过程让我们看到每种生命都有挣扎与坚持,与人类处境相似。环节迅速活跃气氛,为深层体验做好准备。
02 聆 听:触动心弦的故事
接着,我们聆听了一段原创广播剧:一位安宁疗护志愿者陪伴的临终阿姨,深藏一个遗憾——多年前父亲病危时,她作为长女,在未与妹妹充分沟通下决定放弃创伤性大的治疗,导致姐妹决裂。如今生命将尽,她最大的心愿是求得妹妹谅解。最终,在志愿者努力下,妹妹来到病床前,姐妹冰释前嫌。
03 演 绎:打两种“和解”
核心环节是分组情景演绎“姐妹重逢”段落:
第一组:纠结与挣扎:着重刻画妹妹内心的巨大矛盾。扮演者充满委屈与愤怒地质问:“你凭什么替我做决定?”姐姐虚弱地解释当时的无助。演绎展现了原谅之难,情感复杂而真实。
第二组:主动谅解:走向更为温暖。妹妹结合自身感悟,平静、理性地主动释怀。姐姐瞬间泪涌,宽慰之情无需多言。展现了理解超越怨恨、主动放下心结的可能性。
04 分 享:笑声后的深度思考
两组表演投入精彩,观众席不时因细节或化解紧张的即兴发挥而发出笑声,冲淡了话题的沉重。表演后,大家分享真实感受:
扮演“不原谅”妹妹的同学坦言,指责时内心难受,感受到对方痛苦,却又有“必须坚持愤怒”的固执,矛盾至极。主持人点出,矛盾核心已从“父亲治疗方式”转变为“妹妹对姐姐的态度”。
扮演“志愿者”的同学分享看到病患虚弱的心疼,以及面对家属质疑时的无力感,但未想过退缩。大家意识到安宁疗护中也可能有挫败和遗憾,需要学习接受。
参与者纷纷被触动,谈论生死抉择、家庭沟通、遗憾与和解,发现即使扮演临终者或家属,情感也能引起强烈共鸣。
05 结 语:生命链条中的一环
主持老师总结:“今天演的是戏,探讨的却是真实人生课题。在生命长河中,每个人都是他人生命链条中的一环,彼此关联。安宁疗护不仅是陪伴临终者,更是学习面对遗憾、沟通、和解与好好告别。大家在‘玩’中已触及这些深刻内涵。”
这次活动印象深刻。它用戏剧演绎这种轻松、参与性强的方式,巧妙打开了沉重禁忌的死亡与临终关怀话题。在笑声、表演和真诚分享中,我们体验了创作乐趣,更切身感悟了生命、亲情、沟通、宽恕与和解的真谛。谈论死亡并非总是阴郁,在安全开放的氛围中,它可以是一次充满温度、引发思考、带来力量的学习过程。